应急指南


极限城市生存之 1000 港币在香港过一年

wikiadmin

下文作者对自己比较狠,不过安全客觉得有点奇怪,其实没必要把自己整到这种境况的,比如临时找个朋友借些钱,或找个地方打个零工,适当开源,而不只是节流,这样做都不至于如此自虐。所以安全客不建议大家模仿这种生活方式本身,而是提请大家注意观摩他低成本城市生存的办法。


我在科大读博士时,快毕业时,老板有一天说没钱,问我怎么办,继续读需要自费一年,PGs一个月1.25万,不是很多,由于种种原因,得知没钱要自费时,我手上的钱除了交上1年学费,剩下1000港币,当时家里很穷,根本帮不上忙。我是独子,没有女朋友,没有朋友,谁也没告诉,就一个人默默承受下来。


我把1000港币全部取出来,每天数一遍,想着如何打发,即将到来的只有1000港币用的一年。


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历程,告诉大家,人生就是看谁狠,自杀算一种消极的狠,但是我这里亲身向你诉说一种积极的狠。 只有这种积极的狠,你才能对得住自己。看看我是如何狠吧:


我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五个大字:衣、食、住、行、花。


衣:衣装是零花费。那一年我清楚记得,从内到外,我一件没有添置过。


食:食物是花费了我全部的1000港币。我吃了一整年的一箱又一箱的托人从深圳抱来的最廉价的华丰牌简装方便面。一天只吃一包,饿了渴了就狂喝学校过道的水。那一年瘦了净36斤肉。人就像一个包身工“芦材棒”,现在想起来,那是怎样的坚强和决忍。在此值得一提的是MSSS提供的中秋节免费月饼派发、过年的免费饺子聚餐,还有抽奖,我抽到过一盒巧克力,那帮了我很多大忙。还有各种大规模讲座门口摆放的免费自助点心饮料,还厚着脸皮去混在其中吃过的MBA学生的高级自助餐。那一年毕业典礼进行的几天的饮料点心分量最多,我肚子都快撑坏了。遇上一个Group的谁过生日在宿舍聚餐一次,那真是美味。特此建议同学们多自发请客聚餐,满足一些肚中空空的隐形穷学生的吃饱一餐的愿望。


住:住宿是零花费。住宿成为当时困扰我的最大的问题,大埔仔的一个床位租金至少也要约1000元 /月。我决定零房租,PhD不是笨学生能读的,我下面的话你就可以看出来,全靠我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我住过通宵不关门的Computer Bar,趴在电脑前一整夜,也住过海边休息室,本来要12点关门的,我对保安说要考试宿舍很吵要坐在那里看书,引起保安的同情心不关门,等他2点左右去休息了,我就睡在那宽大的沙发上,那是最舒服的一小段时间。


后来换了保安,休息室准时关门,我没了去处,游荡在海边的时候,海风凄冷,那种远离家乡,无处可栖,坦白说想过很多次自杀。我没有一个朋友,老板Push得很厉害,没有时间去结交一个朋友,没有朋友也就意味着没有借宿的地方,有过实在找不到地方住的炎热夜晚,我为很多蚊子献过整夜的血,严寒的台风时候,我用报纸裹着自己,在不易被保安发现的角落里,在呼啸的风声中和雨声中安然入睡。


后来,我在偶然的机会下观察到不论是TowerA or TowerB,每层都有一个狭窄的“垃圾房“,我怕被发现,就从7楼向下递减,每天睡一个垃圾房,垃圾房的特殊气味,使我3点以后才能席地睡着,经常还被深夜来扔来垃圾的同学吵醒,他们一脸诧异的看着我,我就拿起一把拖把假装在垃圾房拖地,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想起你曾在某个夜晚去垃圾房扔垃圾时,看见一个瘦干的胡子拉碴的类似老头的人在拖地,你一定很疑惑半夜为什么还要拖地,现在明白了原因,希望我当时没有吓到你们中的谁。因为睡垃圾房,我很精神不济,严重影响了我的Research,我开始寻找更好的免费住处。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电梯旁的“管槽房“,开始了幸福的零房租时代,一直到PhD毕业,我都住在管槽房,当然为了避免被发现,我也是每天换一个楼层的7楼至1楼的每一个管槽房,A&B就是住过14个管槽房。因为G层的管槽房门锁上了。那是一个没有窗子的狭长的房间,有一盏灯和浓浓的潮湿发霉的味道,我在那里睡得很香,除了挨着的电梯偶尔发出叮的声音,我觉得很安全,因为垃圾房没有门锁,而管槽房一推即开,进去后可以在里面反锁。


唯一的缺点是:不管垃圾房还是管槽房,都没有水池,没有厕所,没有洗澡,刷牙,小便的地方,我那一年的洗澡都是在学校体育馆里冲凉的,水温不稳,时热时凉,不过有地方洗澡使我没有在恶劣的环境下被细菌打败,做乞丐学生要注意每天洗免费的澡,在此表扬香港科技大学免费在过道提供食用水和洗澡的地方和很多厕所以及免费的厕纸。我每天早上刷牙洗脸都是早上在厕所完成的,如果你见过一个人在男厕刷牙洗脸刮胡子,那就是我,一个曾经的乞丐学生。每月我换一次衣裤,换下的脏衣服在洗澡的时候用洗澡水洗干净,然后挂在本科生的宿舍下面,干了以后去收,被偷过一次,影响不大。


现在回忆起来都很幸福,没有蚊虫叮咬,没有寒风冷雨,没有保安催促回宿舍睡觉,我现在有个后遗症就是晚上最怕见到保安。他们会很和蔼地坚决要求你回住处去睡,不要在公共地方角落睡觉。有过突发情况,A&B大门锁住了,蓝色大门楼梯通道也锁住了,门锁密码不知道,或者有一小段时间,管槽房晚上都锁了门,我就睡在我实验室的我自己的实验台子底下过了一个月,睡得不好,很冷还有老鼠穿来串去。


行:交通是零花费。我除了办一次通行证,平时从来不出去,何况当上乞丐学生了,过年没路费回家,回家后也没有礼物给爸妈,那一年就没有回去,之前和以后每年过年都回家。


花:我没有除了吃方便面,没有任何其他花费。我只有用了一整年的一根牙刷,一个装换洗衣服的旧背包,没有毛巾,因为湿毛巾不能放在背包里会弄湿衣服,我就用学校厕所的厕纸吸干净脸上的水。一张实验室的门卡,和一包包的方便面。牙膏不买,洗面奶没有,沐浴露不用,我日用品是零花费。没有女朋友,也没有任何交际花费。


自从有了管槽房,我就过着实验室和管槽房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常苦中作乐,专心做好Research,一年后以优异的成绩PhD毕业,现在有了一份工作,找了一个对我很好的美女老婆,过得很幸福,准备生个比我狠的孩子,哈哈。


在这版里看到一个贴子里说他和浸会大学的同学同事,每天吃18元一份的餐蛋饭,18元,2人吃,生生的熬过一个月。 觉得他们比我幸福好多,你们知道一年吃不到任何鸡蛋、肉类、蔬菜、食用油、米饭的滋味么,我知道,只要你是铁人,你可以知道。


除了上面的节衣缩食,还有种办法,就是表演,利用爱心、怜悯和贪婪:《扮演名媛21天不花钱撸吃撸喝》


https://anquank.com/a/201305/478.html

一名重度生存狂的城市生存装备清单

wikiadmin

城市生存狂应该配备哪些基本装备呢?大家请随安全客一起来看下面这位仁兄的心得。作为一名重度生存狂,简单介绍下这方面的知识吧。目前的主流观点是,装备的层次大概分为:EDC随身安全用品、PSK便携安全用品,和BOB紧急逃生包。更高一点的还有BOV紧急逃生车辆。


重度生存狂的城市生存装备清单


通常对于一个城市生存狂【以城市为依托,依靠、相信政府的救援】来说:


– EDC(every day carry):随身安全用品,是每天戴在身上的各种物件,从手枪到手机,只要天天带着就算EDC。


– PSK(personal survival kit):便携安全用品,则是指在户外活动中随身携带的小包(小盒子),里面主要是基本的求生工具。详情可见、《求生宝盒(PSK)装备与使用红宝书》一文。


– BOB(bug out bag):紧急逃生包,是指那种保证自己随时拿起来就可以跑路的包,目的是保证自己在离开家以后能够活下去。详情可见《壳紧急逃生包(BOB)装备与使用红宝书》一文。


– BOV(bug out vehicle):紧急逃生车辆,简单来讲,目的就是在灾害发生时,能有足够的机动力逃离灾区。详情可见《紧急逃生车(BOV,Bug out vehicle)完全手册》一文。


至于具体内容都应该有什么,由于每个人情况不同,所以很难说我的清单就适合你。不过还是把我个人的清单拿上来分享吧。我是个重视EDC和BOB的人,对于PSK并不那么的热衷,毕竟我还要关照到我的家人才行。


我的生存装备是这么几块:EDC【天天带着】、PSK【平时基本不用,出去玩的时候装兜里】、BOB【一家人在大灾难后等待救援用的】、办公室【放在办公室应对地震、火灾】、床底下【放在床底下应对地震、火灾】、汽车里【车里能放一些大件】。(安全 客ww w.anquank.com)


一、EDC随身安全用品


我自己的EDC分为三类:钥匙链上的、兜里装的和上班包里背的。


1、钥匙链上:Leatherman PS4工具钳、自由之光手电、fox40哨子、胶囊打火机、ESEE打火棒+镁块、钥匙链小直刀、求生胶囊【一个装保险子、甲硝锉、黄连素、头孢拉定,中间用棉花隔开;另一个装折叠后的百元美钞一张】、钥匙若干。


2、兜里:Iphone4【联通号,地震后信号好】、三星B2100【三防机+移动号,上面拴一个撬棍,能用来起订书钉也能用来打人】、钱包【内有ESEE的求生tips、陶瓷卡片刀】、刀【目前是ESEE的Izula和Chris Reeve的Large Sebenza来回换】、fenix LD10手电。


3、包里:防水的fisher笔、防水笔记本、Fenix LD20手电、中号直刀【FK A1】、Leatherman Charge TTi工具钳、伞绳5米、Skylowtec主锁一个。


二、PSK便携安全用品


我的PSK就是一个防水的小盒子。上面有根伞绳,可以挂在肩膀上,也可以装在裤子兜里。


内容物为:线锯、打火棒、成品的鱼钩鱼线组合一套、备用鱼钩四个、铅丝一截、铜丝一小捆、ESEE箭头、防水笔记本、铅笔、百元美钞、纱布两张、创可贴若干、胶布一卷。


三、BOB紧急逃生包


我的重点是BOB,里面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分成了两个包,每个包里的装备侧重有所不同,但也不是少了一个就不行,分别由我哥/我爸和我来背。捡捡重要的说吧:


78 壶、保暖衣物【一定要有件防水的,大火、大震等之后必有大雨】、帐篷、手套、袜子、好鞋子、手电、大量备用电池【AA用劲量L91,AAA用劲量 L92,CR123A用蓝皮欧力;这三种电池都是价格便宜容量大的典型】、刀、斧、MRE(Meal Ready to Eat)【这个可以用国产代替。我采用的是mountain house和国产压缩饼干、单兵自热口粮结合的方式】、头灯、手台、大量消炎药、肠胃药、外伤药。


这些物品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我们一家人能以一个比较有准备的姿态来等待救援的到来,等待重庆肛肠科过程中也可以有余力对其他人进行施救。


四、床底下、办公室


我在我的床边、我父母的床边和我的办公室桌子抽屉里都各放了一件Nomex连体防火服【工厂里拿的】、全包式防火呼吸器、美空军用防火Nomex手套和一个内容略有更换的小生存包。小生存包里放的是:防水笔记本、铅笔、哨子【依然是fox40】、手电【依然是Fenix LD10】、压缩饼干【国产09压缩饼干】、矿泉水【农夫山泉】、刀【分别是国产三刃木909、蜘蛛C10和瑞刀德军】。这些东西的目的是重让我们在遭遇地震、洪水时能够固守待援,遭遇火灾时能够有效逃生。


五、汽车里


跟床底下、办公室的内容差不多,但是增加了一把柴刀、一个折叠工兵铲和一堆药品。


这位重度生存狂兄弟的城市生存装备清单,准备很充分,有一点更是可圈可点,就是把全家都动员起来,让全家都有这种风险意识,全家共进退。对安全客而言,安全意识,其实比安全生存装备还重要。


https://anquank.com/a/201304/467.html

危险脆弱的城市考验生存能力

wikiadmin

一座城市的建设,参考了诸多的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条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大多数可能出现的灾害情况,也做了相应的抗灾构建,但是,还无法要求一座城市具备应对一切灾害的能力。超越了一座城市正常承受范围的偶发灾害,不能完全归结于城市建设的不合理,也不能完全怪罪于政务效率的低下。现代的生活环境融入了太多的科技因素,因科技而便捷,也因科技而脆弱。现实考验着我们的城市生存能力,安全客们何去何从?


危险脆弱的城市生存能力


城市生存能力为何重要


地震、雨雪,风暴等等,这一切,我们视为天灾,无力改变,我想很多人会认为这些事离自己很遥远,即使是碰上了也认命了。或者会说那以后雨雪天气我就不出门了。可是你知道吗,停电、停水、交通阻塞,这些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也能形成灾难,而且目前国际反恐形势严峻,越是现代化的大城市,越具备恐怖袭击的价值。


如果我们的城市,遭受了自然灾难,甚至是恐怖袭击,城市的供水,供电中断,交通瘫痪,我们可能面临什么?


1977年7月13日到14日,纽约市仅仅24小时的停电事故影响了900万人口。在停电期间,犯罪分子点燃了马里昂大道上的一些建筑,制造了1000多起火灾,暴徒也趁机洗劫了1600多家商店,这一晚被时任市长亚伯里罕称为“恐怖的一夜”,类似的停电事件在2003年再次发生。


而历史上,由于供水系统故障、水源污染等原因造成大面积长时间的停水事故也比比皆是,由于饮用水短缺,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长时间的城市卫生、个人卫生清洁工作无法进行,病菌传播,瘟疫横行,社会严重恐慌。


谁敢轻易的说自己和家人是安全的?你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多久?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生命很脆弱,无比的脆弱!即使是出门游玩,都有可能遇到危险,11月3日大雪那天,有3名日本游客在长城上游玩时被冻死,11月21日,又有7名游客爬长城时迷路,其中2人因冻伤而不幸遇难。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痛心的案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其实危险就在我们身边。这就要求,现代化城市的居民应该具有基本的危机意识和准备,才能从容面对突发情况。


力所能及的准备


世界末日只是个传说。而在日常的生活中真的遇上突发事件和灾难,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呢?历史上有很多灾难都不乏有幸存者,他们都向我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他们也许不是什么生存专家,但他们都有准备,无论是意识,工具还是技巧。其实,这一切,全靠自己!只需要做一些小小的准备,就可以看到安全和生存的希望。


这些准备不用过于复杂,也不必负出昂贵的代价。比如,你可以在家中常备一些应急的干粮和饮用水,几根蜡烛和打火机,一个工具箱等;可以在你的后备箱里备几件厚衣物;出行时带上一个手电,随身带根细绳子,带几个创可贴;在手机里设上应急联系的快捷拨号等等。


学习生存技能技巧


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一些求生应急的常识,不至于在突发状况下茫然无措;比如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的方法;比如通过喊叫,敲打物品发出声音,通过镜子,玻璃的反光,利用抛出枕头,书本,空塑料瓶等方法发出求救信号和指示方位;比如要知道地震时应蜷缩在有一定高度、坚固且不易倾倒的物体旁边,当房屋倒塌时能撑起一个宝贵的生存空间;比如要知道,15厘米深的流水能够浸到大多数轿车的地盘,可能造成熄火,30厘米深的水能够浮起很多车辆;在雨水漫到车门时该弃车逃离,在积水的道路上不要沿着路边行走,防止落入没有井盖的排水井;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因为随时可能断电,不要轻易跳楼,要尽可能弯下腰用低姿势避开浓烟,逃离现场;冬季出行时要准备充足的防寒衣物等等。


我无法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就教会大家具体该怎么做,但我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让各位能够建立一种城市生存危机意识。2012年12月21日并没有成为地球末日(俄罗斯彗星撞地也一样),地球也不会灭亡,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也相信生命的坚强,让我们看到身边的危险,却将安全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上!


https://anquank.com/a/201304/470.html

美国生存主义运动教父詹姆斯·罗尔斯

wikiadmin

生存主义是一种积极应对未来潜在危机的生存运动。这些危机包括了区域的、国家的以及国际性的社会或者政治秩序的动荡。生存主义者为了应对各种预期的动荡局面,通常都会接受急救医疗训练,储备食物和引用水,学习自卫和自足技能,或者建造例如地下庇护所之类的避难设施。詹姆斯·罗尔斯(James Wesley Rawles)是:作家、博客主编、生存顾问、前美国陆军情报官员,但他更是美国当代这场生存主义运动的首席代言人/美国生存主义教父。许多生存主义者已经习惯称自己为罗尔斯主义者(Rawlsian)。


1、美国右翼红脖子


罗尔斯于1960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Livermore,祖辈是十九世纪50年代的拓荒者。他毕业于圣何塞州立大学,辅修了军事科学和军事历史等科目。1984至1993年间罗尔斯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处,后来因为政治观念不同,在克林顿总统宣誓就职后立刻从军队退役。从这个细节看,他应该就是美国保守主义右翼分子,是共和党的死忠粉丝,跟典型红脖子的观点比较像。


2、《爱国者:一本在即将崩溃世界中生存的小说》


将近十年的情报生涯让罗尔斯得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多个国家的社会问题。在此其间,罗尔斯完成了他的第一本小说《爱国者:一本在即将崩溃世界中生存的小说》(《Patriots: A Novel of Survival in the Coming Collapse》)。《爱国者》的故事设定在未来,描述了恶性通货膨胀以及社会经济体系崩溃之后的场景。这本罗尔斯于1991年就完成初稿的小说令人惊异地预见到了近二十年之内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奠定了罗尔斯在生存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尽管只是本小说,罗尔斯坚信现实并不遥远。“我得出的结论是,电网是关键所在。如果因为经济崩溃或者恐怖袭击导致电网中断,所有的城市都将垮掉。”安全客发现摧毁敌对国家的电网,已经是各国网军一个重点发展项目了(可参见文章《坦白说吧:中美都经常互相入侵对方网站》),较之当年美国攻击南斯拉夫,还用石墨炸弹摧毁电网网络,更加杀人不见血,但造成的威胁和恐惧,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秉奉生存主义者的安全客都要注意,在失去电力支持下,我们是否还能生存,是不可忽视的命题。


3、现代生存主义运动的起源


现代生存主义运动起源于美英两国。政府政策,核战争威胁,宗教信仰,有关社会或经济解体的著述和末世论小说,都是促使这一运动形成的因素。冷战期间,政府推行民间防御措施,兴建了大批公共原子弹庇护所和放射性尘埃躲避所。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也称摩门教会)长期以来都指示其教会成员为自己及家人准备最长一年的食品储备。1929至1939年间的经济大萧条则一直被生存主义者当做未雨绸缪的必要的例证。


到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美元贬值的迹象也更加明显。对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核战争可能的持续担忧,以及城市中心日益出现供应短缺的现实状况,促使很多原本持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人也开始主张个人的相应准备将是明智之举。


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甚至连美国总统肯尼迪都亲自出面,呼吁每一位美国人都要为核战争做好准备,自行建设防核掩体、储备好一定的食品饮用水、日常用品和工具等。由于美东、美中地区的中产阶级多居住在独栋的大别墅里,在住宅里、住宅旁挖掘地下室非常方便,也没有产权问题。一时间,美国国内掀起了在自家后院、甚至屋子下面挖掘地下室、建设防核掩体的热潮。


这些防核掩体多使用弯管钢板甚至钢筋混凝土浇筑作为穹顶,在内部大量储备饮用水、食品、日常工具、武器弹药,有些美国人还会在里边安装发电机、焚化炉,设立完全独立的电力和水循环设备。这种“防核掩体”建设热潮到最后,甚至还在美国国内形成了一个“生存狂”亚文化群体。这些人费尽心机地优化自己的防核掩体,力图在主要防护性能上做到极致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它的居住性、舒适性。


虽然美国人建设的这些防核掩体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但一方面,它锻炼了美国民众的自主性和自为性,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了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的有效补充,可以让国家将有限的资源投向更加关键的方向。


4、活跃的生存主义博客作家


1980年,John Pugsley出版了《阿尔法策略》(《The Alpha Strategy》),这本书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名单上排了九个星期。30年后的今天,这本书仍然被生存主义者视为食品和家庭必需品储备的基本指南。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生存主义者又多了一种媒介方式来相互交流生存技能。计算机也与生存主义运动的另一个顶峰有密切关系,这就是“千年虫”(Y2K)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智能系统中的年份问题引发了全球性恐慌。


罗尔斯也是在这其间开始使用BBS和Usenet新闻组来发布有关生存的话题。2005年,罗尔斯建立了自己的生存写作独立博客,博客写作成为了他的全职工作。到今天,他主编的SurvivalBlog已经成了互联网上关于生存与应对主题的最流行的博客,每个星期有超过22万人访问,总访问量已经超过2100万次。


SurvivalBlog主要关注的是如果应对社会面临的多种威胁。罗尔斯的文章涉及了多种内容,给读者提供了很多灾难出现时的应对措施,例如在距离最近城市至少300英里的地方修建乡间避难所,饮用水的汲取和净化,食品生产和储备,安全自卫技术及策略等等。罗尔斯的第二本书《如何生存在我们所知的世界末日》(《How to Survive 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的主体内容就来自于SurvivalBlog的文章。《未来学家》(《The Futurist》)杂志称这本书为“为世界末日准备的警示性实用建议”。


罗尔斯更倾向于关注“家庭应对”和“个人自由”,他关于家庭应对的理论集中于食品储备和提倡迁往人烟稀少地区这两方面。其生存哲学强调了现代社会的脆弱,贵重金属在物物交易中的价值等等。( 安全客w ww.anquank.com)


在《纽约时报》的一篇采访中,罗尔斯讲述了他作为一名生存主义博客作家的经历,并称自己是一名“枪与杂货”式的生存主义者。


罗尔斯认为典型的生存主义者事实上并不住在乡村郊区,更多住在城市。他们担心社会的崩溃,把乡野生活幻想得充满田园诗意。与家人一起生活在洛基山西部某个乡郊的罗尔斯用自己的经验告诫人们,自给自足的乡野生活实际上辛苦得很。我们也比较赞同他这种观点,在城市之外准备一个避难所,非常必要,狡兔三窟嘛。


5、罗尔斯访谈


安全客:如果你住在一个人口拥挤的国家比如中国,你会采取哪些必要的灾难应对措施?


詹姆斯·罗尔斯:我会建议人们跟任何生活在乡村农耕省份的亲属保持密切联系。如果有那么一天情况变得非常恶劣,你可能不得不依靠他们,才能有一个可以避难的场所。我还会建议为你的家人逐步准备食品供应。尽可能储备更多的食物,尽可能利用你家里的每一寸存储空间。


安全客:当中国公众面临自然灾难比如地震和洪水时,你的建议会是什么?


詹姆斯·罗尔斯:对电力中断作好准备。对大部分的居民,尤其是那些住在城区的居民来说,电力中断会意味着城市供水系统也将停止工作。所以,要作好准备去收集和过滤从露天区域获得的水。这些露天区域包括连接屋顶的落水管、溪水、河流以及池塘。我的博客上有非常具体的指南介绍如何制造廉价的家庭用水过滤器。


安全客:你提到过自己是一个“枪与杂货”式的生存主义者。为什么武器对你这么重要?


詹姆斯·罗尔斯:根本上来说,生存主义者相信持有武器的人才能够控制他周围的环境,而手无寸铁的人则没有这种控制力。在现代背景下,充分自卫意味着使用枪械的自由,而不局限于利器。有句古话:“永远别拿鸡蛋去碰石头”。


https://anquank.com/a/201304/433.html

恐怖袭击阴影下的城市生存法则

wikiadmin

城市生存的一大理由就是恐怖袭击阴影,2001年9·11事件,以及先后在巴厘岛、马德里和伦敦发生的类似恐怖袭击,引发了生存主义运动的第三次高潮。城市生存运动开始深入考虑,当恐怖主义组织对城市发动生化与核袭击时,你该怎么办。我们觉得,跟美国相比,中国遭遇恐怖主义袭击的几率要相对小一些,毕竟美国是在全世界拉仇恨,在伊拉克、阿富汗杀了很多人,而中国在世界上则是个乖乖孩子,更多只会用钱开路。当然,中国国内恐怖主义因素现在逐渐出现,如近年几次某民族的飞机劫持事件,以及新疆持续不断的恐怖袭击或准恐怖袭击,都提醒国内城市生存要认真面对这一问题。


一、远离城市的归隐者


“归隐者(Retreater)”一词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用来指那些随时准备在社会瓦解的时候离开城市,躲避到偏远的安全地区或者庇护所的人们。到了上世纪70年代,“生存主义者(Survivalist)”成为和“归隐者”通用的术语。在以Kurt Saxon为代表的许多人看来,“归隐”是一种更加理性的、规避冲突的、远遁无形的态度,而“生存主义”则给人一种具有媒体煽动性的、冲动好斗的印象。积极主动的“生存主义者”逐渐取代了消极被动的“归隐者”。1980年,Saxon在《什么是生存主义者》(《What Is A Survivalist》)一文中给的定义是“一个相信自我及其能力胜过相信现存体系的独立人。”


身为生存主义运动奠基者之一的Saxon还认为,“有些人称自己为城市生存主义者,我认为这是个自相矛盾的术语。藏在公寓里以躲过骚乱是个愚蠢的想法……真正的生存主义者应该趁机尽快从城市搬到小乡镇去。”而他自己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年过花甲的他住在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还偶尔教授生存主义的课程。


二、扎根在城市的生存主义者


如果按照Saxon的标准,阿托恩·爱德华兹(Aton Edwards)可能都算不上是一名生存主义者。但在9·11事件之后,没人能否认阿托恩在纽约生存主义群体中的领袖地位。


2001年纽约曼哈顿的9·11事件,以及先后在巴厘岛、马德里和伦敦发生的类似恐怖袭击,引发了生存主义运动的第三次高潮。对战争的恐惧,对环境灾难、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经济不稳定等的更深关注,以及人类面对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和2009年猪流感时的脆弱,这一切让生存主义再次成为被关注焦点。在很多人看来,有备无患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现在开始储备生活用品,学习实用技能,和有共同想法的人建立联系,获取尽可能多的建议和信息。


过去数年中,很多提供灾难生存建议的书得以出版。这些书涉及了从能源短缺到核恐怖或生化袭击等各种可能的灾难。博客和网络论坛也是传播生存主义信息的流行方式。人们在网上讨论协助生存的交通工具,生存地点和即将到来的威胁,还列出各种生存主义者团体。阿托恩·爱德华兹创立的非盈利组织International Preparedness Network无疑是其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个。


三、城市恐怖主义预言成真


在成为一名生存主义者之前,阿托恩·爱德华兹曾经是一位充满争议的流行独角喜剧明星。如果不是因为演出协议出了问题,阿托恩的职业生涯也许将是另外一种情形。


1989年,出于对恐怖主义组织在纽约发动生化与核袭击的担忧,阿托恩·爱德华兹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了International Preparedness Network,以推行紧急情况出现时的“因地制宜”策略。“多数紧急事件发生时都是没有任何预兆的,”他说,“这是墨菲定律: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情均会出错。而通常危机来临时,你都会缺少装备。所以你必需学会因地制宜”。1999年,阿托恩·爱德华兹的组织转型为附属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民间志愿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帮助民众缓解恐怖袭击和其他灾难事件带来的恐慌。中国类似安全和生存民间组织,要解决生存困境问题,其实也可以考虑跟政府民政、人防等有关部门合作,更好的拓展生存空间。


在9·11事件发生几年之前,阿托恩·爱德华兹就已经公开谈论过恐怖主义分子劫持客机当导弹来攻击摩天大楼的可能。他还曾经建议在世贸中心、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等地标建筑周围设置地对空导弹。2001年2月,在一个广播节目中,阿托恩更准确地预言了9·11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人们一直对阿托恩的说法心存质疑,直到世贸中心被炸成废墟。我们颇为阴暗的揣测,本拉登会不会是因为看到了他的这种天才想法,才想到按照他提供的方法去实施的?这就是所谓的预言的自我实现嘛。


阿托恩·爱德华兹也曾考虑过离开纽约,并一直计划在北卡罗来纳建一个圆顶的房子。不过现在他有了更大的计划,利用自己的组织去给有需要的人传授生存技能。他的组织现在已经发展了包括美国在内17个国家的大约30000名成员。


四、阿托恩·爱德华兹访谈


安全客:无论在哪里,你都会带上哪几件物品?


阿托恩·爱德华兹:一件能减少生化武器或脏弹对皮肤伤害的夹克;一条装着记事本、钢笔和潜水表的皮质腕带;一个用橡胶和不锈钢网制作的救生包。这个重6公斤的救生包里面有18种不同的工具,包括一块烙铁、一根铅笔大小的丁烷火炬,以及三种打火机。这些工具在紧急情况时能派上大用场,如果你必须关掉煤气,老虎钳可以决定你的生死。


安全客:对普通人来说,整天背着6公斤的救生包不太方便。你有没有什么轻便的推荐?


阿托恩·爱德华兹:对于普通人,一个1公斤左右的救生包差不多够了。里面应该装上无需电池的手压电筒、多功能的老虎钳、火柴、消毒用酒精、止痛消炎药、眼药水、纱布、创可贴、甚至牙膏、香皂和梳子。因为你每次离开家门,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得去。


https://anquank.com/a/201304/434.html

逃生中的恐慌问题

wikiadmin

踩踏事件逃生中的恐慌问题特别典型,伊洛魁人剧院大火被后人提起最多的地方是恐慌行为。如果大家不是如此的惊慌失措,拥挤踩踏,不会造成大量的伤亡。学术界一直为火场逃生是否有恐慌(Panic)行为争论了不休,逃生实验是不好做的,只能从历史事故中寻找分析。每一次事故对下一次事故的逃生行为又会发生影响。如果大家都对火场中逃生恐慌行为有所了解,还会惊慌失措吗?所以,后来的研究者认为,火场逃生比较少发生恐慌行为,笔者认为那是教育的结果。人的本性一般是理智的,在没有多少人经历过真正的火灾的情况下,发生恐慌是情有可原的。美国研究恐慌行为从伊洛魁人剧场算起,已经有100多年了。


1903年12月30日,芝加哥伊洛魁人(伊洛魁人是印第安人原住民的一种,主要分布在芝加哥附近)大剧院热闹非凡。时值圣诞长周末,除夕前夜,剧场装潢富丽堂皇,歌舞剧团现场表演。在没有现代娱乐节目的当时,是非常令人向往的活动。剧场有1600座位,剧场经理后来承认多卖了100多张站票。但后来见证人认为至少有2100多人,甚至2300人,还不包括舞台后面400多的各种演出人员及跑龙套的。


起火原因是电流过载。为了制造非凡的舞台效果,电弧灯使用了很高的负荷,引燃了空中4、5米高的幕布。刚刚着火时,有人去用灭火器灭火,但够不着。观众看到闪动的火苗和无效的救火行为,开始害怕了。有人喊“着火了!”,影响了观众的情绪。火灾蔓延很快,因为幕布是垂直的,火苗向上延伸、拉长,预热强度很大,很快就蔓延到顶部,并且通过顶部的飘带蔓延。剧场有一道石棉防火墙可以隔离舞台和观众,但不幸的是,观众席上拉有几根钢丝(为了让杂技演员表演空中飞人),所以防火墙无法降落到位,观众开始退却逃命。剧场有30个出口,但几乎没有灯光指示位置,有一些还被锁上了。由于观众中妇女儿童很多,逃生秩序非常混乱。


在外面的楼梯上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大部分受害者不是烧伤,而是逃生过程造成的伤害。剧场内很快发生大面积燃料坍塌,使行动迟缓者无法逃生。消防队员的反应是非常迅速的,赶到现场,立即灭火,火焰还来不及把坐垫烧光(木头部分完好无损)。当消防队长探头询问,“还有活着的吗?”剧场内无人回答。未死者或者失去知觉,或者奄奄一息。


从来没有一次火灾事故象这一次来得那么快,从火灾发生到所有的观众或逃生或倒下,一共才8分钟。在这8分钟里,死500多。24小时内的统计是587人。最后的数据是,死602人,伤250人。


心理学家不承认灾难时的逃生有(集体)恐慌行为,其定义是狂乱的不理性的牺牲他人达到自身安全的行为,所以大型群体逃生活动中很难发现。表现为风声鹤唳,夺路而逃。所以世贸中心倒塌事件中的逃生行动仍然不算有恐慌发生,仍然是有理性的逃生行为。


消防工程师认为,个体在灾难时突然决策,思维短路,造成决策失误,仍然坚持到底的现象,就是(个体)恐慌行为。这种现象在踩踏事故中经常发生。表现为慌不择路,死守到底。消防工程师认为,短暂的逃生行动,令人忘却其他任何念头,完全关注于逃生行动,就是一种恐慌的表现。


同样是恐慌行为,两种情况的定义是有区别的,原因在于使用的对象不同。心理学家关心大范围的决策行动,强调灾难逃生时没有害人行为;后者关心灾难的发生原因,强调虽然逃生者不会主动害人,但是由于过度的担心和压力,导致发生不理智的或盲目的行动,这些行动往往不被人理解(如范跑跑现象),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发生灾难性的后果(学生踩踏事故)。在这种情况下,逃生者并没有完全丧失理智,所以心理学家们不认为这是恐慌,这是因为定义的问题,两群人谈论的是不同的恐慌现象。这里的定义是个体恐慌行为,以便与心理学家所讨论的集体恐慌行为相区别。


由于集体逃生中他人的存在有一定的安慰作用,个体恐慌很少发展成集体恐慌。而没有他人的提醒反馈时,个体恐慌往往持续很久,但当事人仍有理智,不会主动害人,如范老师美忠的行为。


由于不知原因,知道前面出事仍然前冲,往往是由于缺乏经验,容易激动,放弃思考,相互感染,造成群体恐慌行为,如国内近年来发生的多起踩踏事故,往往受害者是儿童。这是心理学家所忽视的现象,因为儿童不知道后果,所以无法理智。


逃生行动如果仓促进行,没有考虑风险后果,就是恐慌,这是一种心理状态。而社会心理学家们更进一步要求恐慌中发生损害他人利益的不理智行为,这是一种行动后果。事实上,恐慌充满的逃生者未必有主观意愿去踩踏别人,但在背后的很多被恐慌充满的他人的强力推动下,不得不踩踏。当灾难来临之时,人类的第一反应是逃离危险。如果没有受到训练,人们大多立即动身逃生。所以个体逃生中经常会发现逃生行为的突发性、盲动性。如果没有他人的合理的反馈,这种盲动性会持续很久。
虽然是个体逃生行为,当事者仍然有理智,会辨别道路,避开危险,有时也会救人。这时救人原因往往是因为远离危险,不用太担心了,或者是逃生需要,把行动迟缓者扛起来走会更快一点。人群中的父母把子女扛起来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踩踏事故。


社会心理学家们关注灾难中的恐慌行为,是为了研究灾难的后果和减灾。消防学者研究恐慌行为,是为了研究灾难的发生机理,避免灾难的发生。


看到有人倒下,周围的人不会立即上前去踩踏,但背后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前进,这种持续的压力来自于他人的恐慌认识,往往恐慌念头早已蔓延了,只是被某一摔倒事件所激发而已。消防工程师的任务是,研究楼梯,消灭意外激发事件;研究恐慌,克服疏散行动中的恐慌情绪。大家要多思考日常生活中难以重复的恐慌行为,才能让人接受正确的逃生教育,做到认识清,培训足,慌乱少,逃生安。


https://anquank.com/a/201902/1240.html

逃生必须克服重重难关

wikiadmin

求生处境下,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得承受很大压力。根据面临的不同境遇,你必须征服以下某些或全部难关:恐惧与焦虑、伤病与疼痛、严寒或酷暑、饥渴与劳累、剥夺睡眠、厌倦与烦躁、隔绝与孤独。你能应付自如吗?你必须应付自如。


良好的身体状况对于能否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你的能力越强,生存状况也会越好。起初,为了保证安全,或在危险之境长途跋涉,你可能不得不放弃睡眠。不要等到那时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没有坚持下去的能力,这已经晚了。要通过平时不断训练来确保自己的能力,不断发掘自己应付劳累和长时间放弃睡眠的潜力。


为了寻找食物和水,你可能会不辞辛劳,因为它们会缓解饥渴,但同时这也会使你疲惫,进而迫切需要一处能使你充分休息的容身之所,以便恢复消耗掉的精力。记住,不要过分为之劳累。经常性地小憩一下,同时也可估量一下局势。


疼痛和发烧是身体状态不佳或已受伤的警告信号,它们自身并不意味着危险本身。疼痛可以控制和征服,它的生物学功能在于提醒你何处有损以便采取保护措施。有时,为了避免带来更严重的伤痛甚至死亡,你不得不忽略这份痛苦。


多处骨折的伤员如果只是躺在原地不动,无疑是在等死。要获取帮助,必须寄希望于从孤立无援之地长距离爬行到获救处。


治疗伤痛当然越早越好,可事实上,极度专注于某事或某物时,这种疼痛感会暂时性消退或减轻。但也要记住,忽视小痛或小脓泡也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https://anquank.com/a/201903/1299.html

高层建筑住户的主要风险:火灾、电梯、坠物

wikiadmin

以前国人都觉得住高楼有面子,看得远,是现代化的象征。可随着高楼日常化,人们越来越发现高楼居住也没那么美妙。除了高楼鸽子笼,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小等缺点外,还有诸多风险。


高层建筑以下几种风险最常见:


1、火灾风险


火灾是高层建筑最常见也是危险性最大的风险类型。


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3.7万起,造成1407人死亡,其中城乡居民住宅共发生火灾10.7万起,造成1122人死亡。


2021年8月27日16点左右,大连日本风情街开张数天后,大连金普新区金马路西山入口处的凯旋国际大厦发生火情。起火位置在建筑上部,火苗沿着楼体向上燃烧,高空不断掉落燃烧过的板材。直到晚上九点多,仍未扑灭,已确认建筑上层被彻底烧毁,所幸该公寓楼住户800多人基本已疏散。高层建筑灭火问题再度凸显,连大连这种二线大城市,灭个高层建筑火都如此困难,遑论三四线城市呢?


2021年10月14日,台湾高雄市盐埕区“城中城”大楼发生火灾,。“城中城”大楼是栋地上13层、地下两层住商混合大楼,七楼至11楼约有120户住户。现场火势极为猛烈,底部楼层正燃起熊熊大火,不时有火苗从窗户往外冒,楼层中间的窗户处还有明火,火焰窜起几米高,多楼层严重烧毁,室内杂物堆放众多,救灾行动困难,初步统计已有46人死亡。


2、电梯风险


电梯是人们最常接触到的特种设备,截至2016年底,我国的电梯总量在490万台左右,占全世界总保有量的三分之一。电梯在使用前需要经过验收合格,使用期间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定期检验。不正确使用、未定期检验是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发生事故后,人员不能正确处置往往也会将事故影响扩大。


而随着我国一些早期高层建筑进入设备故障多发期,如果物业不尽责,或缺乏足够资金维护,电梯就会频繁损坏,让居民陷入危险。


3、高空坠物风险


由于人为抛掷物品、玻璃幕墙或保温层脱落、空调外机或阳台物品掉落造成下方行人受伤或物品损坏的现象屡见不鲜。


高层建筑的风险因素有下面几个:


1、部分高层建筑存在设计或施工不合理的问题,如违规采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未按照标准设置消防设施,安全出口数量、疏散楼梯间设置不符合要求,避难区内穿越通风管道、排烟风管、电缆桥架、燃气管道,采用可燃材料包覆管道,用电负荷不符合标准,燃气管道敷设不规范等。


2、高层住宅居住人口多、流动性大。老人和小孩等行动能力较差的特殊人较集中。晚上、节假日期间麻痹大意、疏于防范。违章使用电器、电气线路未定期维护、用火不慎等现象时有发生。住户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等。


3、物业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未设立或明确消防安全管理机构,未逐级落实责任;未按标准组建微型消防站,人员教育培训不足;物业公司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对建筑的情况不了解;对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特殊作业监管不严;消防设施存在故障、损坏等情形时未能及时维护;避难层(间)堆放杂物或擅自改变用途;消防通道堵塞。


4.未建立消防联动机制,未将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住宅纳入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


高层建筑事故后果严重:


1、高层建筑火灾以电气火灾为主。相关资料统计,生活用火、烟花爆竹燃放、电气设备以及照明灯具等都可引发火灾。


2、火灾致死人数中老幼病残多。根据相关资料,2018年1407名火灾致死人员中,有未成年人224名、老年人550名,合计占全年火灾致死人数的55%。特别是在城乡居民住宅火灾致死人员中,老幼比率则更高。另外,全年1407名火灾致死人员中,有残疾人、瘫痪病人、精神病患者等515名。


3、火灾蔓延迅速。高层建筑内部多设置管道井、电梯井、排气道等,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烟囱效应”。


当“烟囱效应”产生后,底楼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热空气等经电梯槽、走廊、走火通道迅速向上流动,使得高热气体源源不断往通道顶部积聚,使得火势在高层建筑的顶层形成另一个火场,温度急剧升高,火灾迅速蔓延,难以控制。


https://anquank.com/a/202101/1413.html

紧急情况下的破门技巧

wikiadmin

前段时间有个女孩子,困在卫生间里30小时,门锁坏掉以后,她试图打破玻璃,但玻璃太小了。后来她拼命喊人,或敲击上下水管,用了很多方法求助,但是却从来没有尝试破坏那扇并不结实的门。因为在她的认知里门是坚固不可破坏的,她缺乏破门的相关生活知识。


内门往往不太结实,标准的无工具破内门方法是拿脚踹:


身体稍微前倾;
一只脚跟稳稳站在地上;
不要用脚尖,用另一只脚的脚跟踹门;
不要踹锁上,而是踹锁的旁边部位。
不建议用肩膀撞门,也不建议跳起来踢,容易摔倒受伤。
紧急情况下的破门技巧


女性腿部力量足够把一般的内门踢开,一次踢不开就多踢几脚或歇会再踢。


如果门朝里开,踢的力量会传到门框上,以女性的力量就不太容易踢开了。此时可以用脚跟踢门下侧的中间位置,这是门框架外横板的位置比较薄弱,多踹几脚往往会踹断或踹裂。


有人以前面提到那位女性为例,认为不乐观:“发力需要空间,浴室多大不清楚。另外,赤身裸体,赤脚踹门的效果没有穿硬鞋的效果好。怕疼另说。”这时候有人提出对策,是用浴巾裹起来踹,如果空间不大正好用后背撑着发力。


发生紧急事件首要的是自救,自救不得才是求助。求助的过程往往比较漫长,往往你等不到就挂了。


所以壳友都应该学些自救技术。


既然在钢筋水泥城市森林里生活,有些安全知识最好尽量了解。


https://anquank.com/a/202103/1510.html

如何在地震中幸存

wikiadmin

地震属于破坏性最大的一类自然灾害。它主要出现在板块边缘附近,但也可能发生在任何区域。地震没法预测,但如果你提前作好准备且在地震发生时知道做什么的话,你的幸存几率会大大提高。


方法
1
如果你身在机动车内


1
在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停车并待在车里。避免停靠在建筑物、树木、天桥及公共电缆的附近或下边。它们可能倒塌到你的车上。[1]


2
待在车座上,等地震结束。
保持冷静。车身金属会保护你和你的家人免受大多数残渣碎片和倒塌物体的伤害。
唯一的例外是你在一个车库或多层停车场。如果你在车库,立刻到车外,靠着车蹲下,因为车身金属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保护你免受塌落到车身上的混凝物的伤害。如果你在多层停车场,幸存基本就靠运气了。最大限度提升你幸存几率的办法跟在车库的情况一样——蹲在车旁。
别试图开车冲回家。大多数的地震都有余震,其破坏力不可低估。
余震能放倒在主震中遭到破坏的建筑。
余震可小至特别轻微,也可大到主震原来的强度。这类次级地震可持续十多秒或更长,并可威胁到生命。可惜没办法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发生。所以
3
地震停止后,小心前进。避免地震可能破坏了的道路、桥梁或斜坡。


4
等待城市或地方的救援力量。你在车内应该不用太久就能等到救援力量带来水食日用供应。


方法
2
如果你身在建筑物内


1
保持稳定。紧紧抓住某个坚固的物体,或者伏在地面上以免跌倒。


2
伏倒、隐蔽、抓牢。这是美国为地震安全制定的国家标准。[2] 另有建议是倚着某个坚固的家具。这样如果一面墙倒下来,会形成一个匍匐空间,使里面的你得以幸存。然而,这个“生命三角”救生法则跟地震研究相悖,美国红十字会,北加州结构工程师协会及地震国家联盟都不推荐。


3
掩护你的头部和颈部。用你的手臂保护这些关键部位免受塌落物体的伤害。
你的上半身也该掩护,因为它支撑着你的颈部,后者又支撑着你的头部。
如果你有任何呼吸道疾病,确保你用一件T恤衫或者大手帕掩住你的头面直到碎屑和粉尘落定。吸入浑浊的空气对你的肺部无益。


4
别动。如果这么做安全的话,在原地待一至两分钟,直到你确定地动已停止。
记住,余震随时可能发生,而且在一次大地震后非常可能发生。余震可小至仅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察觉,亦可大到夷平整座城市。它可以震垮已被撼动的建筑,特别是活动房屋这类脆弱结构。


5
慢慢地、小心地离开建筑物。跟火灾一样,建议你跟你的家人在一个事先约定的地震安全地带会合,比如附近的棒球场或公园。政府救助应该很快就会上路。


6
检查你的房屋,注意那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物件。玻璃碎片、煤气泄漏或损坏的家用电器都是能造成危害的例子。
不要打开或关闭电子设备。仅仅拨动一下电灯开关都可能产生一个火花,导致你触电或造成失火。这类火灾由于靠近电源线可能更致命。


7
检查你建筑周围的破坏情况。你应该检查你的房屋或所处建筑物,看是否着火或存在其他的破坏情况。如果你需要用水救火,可以从热水器获取一些,但是要小心,因为那儿的是热水。当你扑灭了所有的火后,再过一边下面的检查清单:
远离结构上遭到破坏的地带。等警察、管道工人、消防员或救灾队排查完该地带并宣布安全之后再进入。
清理危险泄漏。汽油如果着火发生爆炸会产生致命的危险。如果你只有纸巾,多用几层因为汽油有毒而且非常难洗掉。用好些铲沙子掩盖泄漏的汽油是个好主意,不过记得给那个地方做个标记说“这里汽油泄漏”。
别喝水槽的水因为那可能已经被污染了。别冲厕所因为下水道在主震中多半也被破坏了。关掉给排水系统的阀门(如果你不知道水阀在哪里的话让一个管道工人代劳)。确保你堵上了水槽和浴缸以防止污水回流。
在使用壁炉之前先检查烟囱看是否有破坏的迹象。这些地方的隐形破坏都可能导致失火。
排查设施。
检查煤气泄漏。如果你闻到煤气味,听到吹气响或嘶嘶声,打开窗户并迅速离开那座建筑。如果你能办到,在外面关掉煤气的总阀,用你的手机或从邻居家打电话通知煤气公司。记住,不论出于任何原因关掉了煤气,要重新开启都要由专业人士来做。
检查电力系统的破坏情况。如果你看到火花、断掉的或磨损的电线,抑或闻到绝缘物因发热产生的气味,从保险盒或断路器那里切断电流。如果到保险盒或断路器处你得趟水,电话征求电工的意见。
检查下水道和给i排水水线路的破坏情况。如果你怀疑下水道受损,避免使用厕所,电话通知管道工人。如果水管受损,联系供水公司,避免使用水龙头来水。你可以从瓶装水或者融化加热冰块获得安全用水。


8
小心打开橱柜。如果你太快地打开橱柜门,里面的东西可能掉下来砸到你。在你检查破坏情况的时候,注意玻璃瓶,它们可能已经打破或开裂了。尤其要当心酒精、酸剂、洁剂或任何可能对人体造成毒害的物品。
方法
3
如果你身在户外


1
除非那里不安全,待在原地。观察你周围,尤其是如果你在城区。记住即便是抗震的建筑都有可能倒塌。所以别假设你完全安全。别试图跑离或驶离地震——这只会增加你受伤的风险。


2
离开建筑、街灯、输电线及任何可能倒下的物体。也确保你没有处在开裂的断层或开口的陷坑附近。人掉进地震时突然出现的大坑而摔死这种事是发生过的。这类陷坑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包括路面或公园。


3
找寻靠近山冈或位于宽敞地带的避难所。如果你附近有可能倒向你的物体,去头顶上空没有危险的地方。尽可能找寻一个可以躲避恶劣天气的避难所。但是确保那不是个当余震发生时岩石和土壤可能滑向你的地方。别找桥下的避难所,即便是坚固的也不要。有的桥可能抗震,但并不完全安全,因为像标志牌或照明灯之类的物体仍然可能倒下来砸到你。


4
远离建筑、输电线或任何大而重的可能倒到你身上的物体。另外,和在暴风雪里一样,别在输电线、倒掉的街灯或废墟附近走动。
当心碎玻璃,因为即便一小片也能弄伤你的脚。穿上厚重的鞋以保护你的脚。


5
如果你决定到避难所外那么留心。你附近或你所处区域附近可能还有其他人。像手机之类的东西人人都需要,因为如果一个人受伤了,另一个人可以拨打120[3] 叫救护车。


6
第一次地动后等一至两分钟再往别处移动。这样做最好,因为紧接一次地震后的余震往往是最强的。如果你最终决定离开,注意上面的安全细则,确保碎片残骸不要落到你身上。
方法
4
为地震做好准备


1
储备紧急物资。在紧急情况下,诸如水电这类平日应有尽有的很多服务都可能中断。为确保存活,把干净的水食日用供应储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知道当需要迅速取走这些补给品的时候该往哪儿去找。除了无菌水食,你也需要将下列物件包括到你的紧急供应里:
手电筒
急救箱

简单的衣物
毛毯


2
为你的家庭制定一个幸存计划。你或者任何跟你生活在一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即刻快速转移到安全地点的计划。没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确切地知道当地震来袭时该做什么,往哪里去。他们应该知道房屋里的“安全”地带——坚固的桌子下,紧靠内墙,尤其是角落。他们也应该知道房屋里的“危险”地带——靠近窗户或悬挂的物件比如镜子和画框。
每六个月就演练一次,以保证你和你爱的人都确切地知道在遇到地震时该做什么。


3
学会急救和心肺复苏术。如果你家中某人在地震中受了伤,会点基本的急救都可能挽救其性命。修一门基本急救的课程,获取会心肺复苏术的认证。这样,如果发生最糟的情况,你随时都能拯救性命。


4
学会如何关闭水、电、气。地震可能使一座房子的管道断裂,以及/或者破坏电路线,制造轻易就能致命的情形。准备好在地震后关闭你房子的一应设施以保证你的安全。
如果你在地震后或演习中关闭了煤气,别再试图点燃煤气。这可能引起煤气泄漏并导致失火。打电话给设施公司,让他们帮你。


5
把危险品存放在一个保险的橱柜里或低矮的架子上。为把造成伤害时致伤的风险降到最低,别把任何危险品如易碎物、重物、易燃液体及有害液体放在它们可能掉落下来或泼洒出来的地方。把这些物品放在安全保险的地方,远离你房子指定的安全区域。
提示
搭把手。如果你在主震中得以幸存,加入志愿者行列,尽你所能帮忙搜寻幸存者,让家人和宠物重聚,进行灾后清理。
穿结实的、不露趾的鞋,以保护你的脚不被碎玻璃,破瓦砾及其他有害物所伤。
从一个用电池的收音机收听最新的紧急消息。如果你需要帮助,这会非常有用。
帮助伤者,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和年老的。他们需要特别的照顾,这点没有例外。
在家里跟家人进行地震演习,确保你们都准备好了。记住,最佳躲避处是空旷的场地或靠近重型家具。
别慌。地震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就几秒到一分钟。1981年的旧金山地震[4] [5] 只持续了15秒。即便身处一场15秒的地震可能感觉像一小时,最终它还是会停止。
只在真正紧急的情况下才拨打紧急求助电话。当局知道发生了主震。如果你能自己安全地应对或等待救援,那就这么做。电话很可能被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占线。
如果你在学校,听从老师的指挥。一般,你应该低头弯腰躲避,钻到桌子下寻求隐蔽,保护你的头部和上身。
如果你听到海啸警报,立即离开海滩。2004年,成千的人还在注视“空旷的海面”时就被海啸给吞没了。一眨眼的功夫,一波威力无比的海啸就冲击了海岸,吞没了成千的人,破坏了大量的建筑,还冲走了几十万人。[6] 更多细节参见在海啸中逃生。
一般,强度低于6.0级的地震都应该不会威胁到生命。在这类强度较弱的地震发生时,靠墙或重型家具寻求支撑通常都可行。
跟一个外地的信得过的亲属约定好,把他们那里作为一旦有重大紧急情况发生时的联络点。记住,电话线路极可能很繁忙,所以电话省着打,尤其是在地动后的前几个小时内。
如果你被困,试着引起搜救人员的注意。一声哨子或喇叭都可能让人找到你。
警告
别忽略警报,即便是误报。如果听到警报,立刻准备,即便你可能因误报浪费几分钟。如果你压根不听错过了真的警报,结果可能糟上不止十倍。
1886年8月31日晚9:50,一场地震袭击了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7] [8] 。地震强度为7.3,划为主震。该座城市距最近的地震断层超过250英里(400千米)。这显示地震并不只发生在断层线上。
当心地震引发的其他灾难。地震可能引起滑坡,也可能引起你附近海域的海啸。当心受到破坏的建筑、高速公路及其他结构。也要当心地震后随之而来的火灾。雪线以上积雪的火山喷发可能引发对人相当致命的泥石流。
在建筑的高层比在底层要危险。虽然在底层你可能被高层落下的碎石残片砸到,从上面摔落到这些碎石残片上更糟。同理,地下室也不是最佳的去处,事实上你可能完全被掩埋,特别是地下如若有多层的话。
也要准备好应对天气。如果主震发生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你也要注意保暖。往你的急救盒中也放入合适的衣物以应对天气。也放入能让你在酷热的天气下保持清凉的物品,如果天气预报说热度会攀升到近乎90华氏度(32摄氏度)的话。
当地震来临时绝不要往建筑物外逃。很多试图逃离的人都被玻璃、碎片、涂层、倒塌的建筑及/或墙体致伤或致死。等地动停止后再安全地从建筑内撤离。
你会需要的物品
必备品


必须
水:每人每天2夸脱(1.9升)至1加仑(3.8升)
食物:罐装或单独包装。考虑婴儿、宠物及其他特殊的饮食需求
急救箱:用品充足、新供
救急药品、眼镜、隐形眼镜护理盒及备用套装
开罐器。
收音机:便携、用电池的,外带备用电池
手电筒:带备用电池和灯泡
厚重的鞋:家人每人一双
厚实的手套:要清理残渣碎片的一人一双
刀子:锋利,或刀片
衣服:整套可换,保持干燥
你的护照
推荐
毛毯
灭火器:干制化学品,类型ABC
女性用品
婴儿用品(如果你有婴孩的话)
机动车补给箱
不易坏的食物:放在咖啡罐里
开水
急救箱和手册
毛毯
手电筒:带备用新电池和灯泡
救急药品,额外的眼镜
工具: 螺丝刀、 钳子、电线、刀子
短的橡胶软管
女性用品
结实的鞋子和手套


https://zh.wikihow.com/%E5%9C%[...]AD%E5%B9%B8%E5%AD%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