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中的恐慌问题

踩踏事件逃生中的恐慌问题特别典型,伊洛魁人剧院大火被后人提起最多的地方是恐慌行为。如果大家不是如此的惊慌失措,拥挤踩踏,不会造成大量的伤亡。学术界一直为火场逃生是否有恐慌(Panic)行为争论了不休,逃生实验是不好做的,只能从历史事故中寻找分析。每一次事故对下一次事故的逃生行为又会发生影响。如果大家都对火场中逃生恐慌行为有所了解,还会惊慌失措吗?所以,后来的研究者认为,火场逃生比较少发生恐慌行为,笔者认为那是教育的结果。人的本性一般是理智的,在没有多少人经历过真正的火灾的情况下,发生恐慌是情有可原的。美国研究恐慌行为从伊洛魁人剧场算起,已经有100多年了。


1903年12月30日,芝加哥伊洛魁人(伊洛魁人是印第安人原住民的一种,主要分布在芝加哥附近)大剧院热闹非凡。时值圣诞长周末,除夕前夜,剧场装潢富丽堂皇,歌舞剧团现场表演。在没有现代娱乐节目的当时,是非常令人向往的活动。剧场有1600座位,剧场经理后来承认多卖了100多张站票。但后来见证人认为至少有2100多人,甚至2300人,还不包括舞台后面400多的各种演出人员及跑龙套的。


起火原因是电流过载。为了制造非凡的舞台效果,电弧灯使用了很高的负荷,引燃了空中4、5米高的幕布。刚刚着火时,有人去用灭火器灭火,但够不着。观众看到闪动的火苗和无效的救火行为,开始害怕了。有人喊“着火了!”,影响了观众的情绪。火灾蔓延很快,因为幕布是垂直的,火苗向上延伸、拉长,预热强度很大,很快就蔓延到顶部,并且通过顶部的飘带蔓延。剧场有一道石棉防火墙可以隔离舞台和观众,但不幸的是,观众席上拉有几根钢丝(为了让杂技演员表演空中飞人),所以防火墙无法降落到位,观众开始退却逃命。剧场有30个出口,但几乎没有灯光指示位置,有一些还被锁上了。由于观众中妇女儿童很多,逃生秩序非常混乱。


在外面的楼梯上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大部分受害者不是烧伤,而是逃生过程造成的伤害。剧场内很快发生大面积燃料坍塌,使行动迟缓者无法逃生。消防队员的反应是非常迅速的,赶到现场,立即灭火,火焰还来不及把坐垫烧光(木头部分完好无损)。当消防队长探头询问,“还有活着的吗?”剧场内无人回答。未死者或者失去知觉,或者奄奄一息。


从来没有一次火灾事故象这一次来得那么快,从火灾发生到所有的观众或逃生或倒下,一共才8分钟。在这8分钟里,死500多。24小时内的统计是587人。最后的数据是,死602人,伤250人。


心理学家不承认灾难时的逃生有(集体)恐慌行为,其定义是狂乱的不理性的牺牲他人达到自身安全的行为,所以大型群体逃生活动中很难发现。表现为风声鹤唳,夺路而逃。所以世贸中心倒塌事件中的逃生行动仍然不算有恐慌发生,仍然是有理性的逃生行为。


消防工程师认为,个体在灾难时突然决策,思维短路,造成决策失误,仍然坚持到底的现象,就是(个体)恐慌行为。这种现象在踩踏事故中经常发生。表现为慌不择路,死守到底。消防工程师认为,短暂的逃生行动,令人忘却其他任何念头,完全关注于逃生行动,就是一种恐慌的表现。


同样是恐慌行为,两种情况的定义是有区别的,原因在于使用的对象不同。心理学家关心大范围的决策行动,强调灾难逃生时没有害人行为;后者关心灾难的发生原因,强调虽然逃生者不会主动害人,但是由于过度的担心和压力,导致发生不理智的或盲目的行动,这些行动往往不被人理解(如范跑跑现象),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发生灾难性的后果(学生踩踏事故)。在这种情况下,逃生者并没有完全丧失理智,所以心理学家们不认为这是恐慌,这是因为定义的问题,两群人谈论的是不同的恐慌现象。这里的定义是个体恐慌行为,以便与心理学家所讨论的集体恐慌行为相区别。


由于集体逃生中他人的存在有一定的安慰作用,个体恐慌很少发展成集体恐慌。而没有他人的提醒反馈时,个体恐慌往往持续很久,但当事人仍有理智,不会主动害人,如范老师美忠的行为。


由于不知原因,知道前面出事仍然前冲,往往是由于缺乏经验,容易激动,放弃思考,相互感染,造成群体恐慌行为,如国内近年来发生的多起踩踏事故,往往受害者是儿童。这是心理学家所忽视的现象,因为儿童不知道后果,所以无法理智。


逃生行动如果仓促进行,没有考虑风险后果,就是恐慌,这是一种心理状态。而社会心理学家们更进一步要求恐慌中发生损害他人利益的不理智行为,这是一种行动后果。事实上,恐慌充满的逃生者未必有主观意愿去踩踏别人,但在背后的很多被恐慌充满的他人的强力推动下,不得不踩踏。当灾难来临之时,人类的第一反应是逃离危险。如果没有受到训练,人们大多立即动身逃生。所以个体逃生中经常会发现逃生行为的突发性、盲动性。如果没有他人的合理的反馈,这种盲动性会持续很久。
虽然是个体逃生行为,当事者仍然有理智,会辨别道路,避开危险,有时也会救人。这时救人原因往往是因为远离危险,不用太担心了,或者是逃生需要,把行动迟缓者扛起来走会更快一点。人群中的父母把子女扛起来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踩踏事故。


社会心理学家们关注灾难中的恐慌行为,是为了研究灾难的后果和减灾。消防学者研究恐慌行为,是为了研究灾难的发生机理,避免灾难的发生。


看到有人倒下,周围的人不会立即上前去踩踏,但背后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前进,这种持续的压力来自于他人的恐慌认识,往往恐慌念头早已蔓延了,只是被某一摔倒事件所激发而已。消防工程师的任务是,研究楼梯,消灭意外激发事件;研究恐慌,克服疏散行动中的恐慌情绪。大家要多思考日常生活中难以重复的恐慌行为,才能让人接受正确的逃生教育,做到认识清,培训足,慌乱少,逃生安。


https://anquank.com/a/201902/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