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所是野外生存的家

避难所可以遮挡日光、防风避雨,并保持一定室温。睡眠充足和休息是基本生理需求。构建避难所所用的时间和精力有高回报。


避难所选择和建设总体思路
当你身处陌生环境时,应在日落至少2小时前开始寻找避难场所。


作为突发事件的幸存者,身边可能没有野外生存所必需的装备。雾中迷失方向,或者黑夜即将来临、继续前行已很不安全,精疲力竭,或者已经受伤无法前移,你都不得不停下来,寻找天然庇身场所过夜。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形势,你也得寻找能够防风避雨和保温的场所,以便耐心等待。


如果山风使得庇身之地变得不再安全,可沿同一等高线的山坡寻找,也许很快就能解决问题。如果一时找不到能够庇身的山洞或岩缝,也可以找一天然凹坑,四周加高加固(尤其是处于迎风口处)。


如果天还没完全变黑,你也并非因伤无法行动,周围也无不可逾越的悬崖峭壁,你可在附近寻找更理想的地点。


这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原材料取舍的难易以及计划中何时使用等等。


若仅作临时用,只需拼凑庇身之所即可。对于准备亲自跋涉、寻求出路的求生者来说,可在途经地修搭临时的庇身帐篷。


如果庇身帐篷足够轻便,而且有迹象表明沿途向前可能会没有适宜的搭建材料,我们甚至可以将它随身携带。


如果你准备在庇身所里生活一段时间,或有病人或伤员,,同时等待救援,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构建一个长期的庇身居所。如果天气持续恶劣,永久性的居所也是需要的,在等待的日子里,你可以收集装备和食物。


长期居住的庇身所应该建在安全可靠、有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地方。


当你寻找避难场所时,要考虑到需要的类型,同时还得考虑其他因素:


建避难所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
避难所能保护你免受以下因素的困扰吗(雨、雪、风、太阳等等)?
你有建避难所的工具吗?如果没有,你能就地取材临时制作吗?
你有建避难所需要的人工材料吗?如果没有,该地区的天然材料够不够用?
不过,要回答以上问题,你必须懂得不同类型避难所制作方法及其材料,详见安全壳文章《野外营地如何选择和制作不同类型临时避难所》


关注排水与通风
在避难所的四周挖好排水沟可以使棚内保持干燥。对于简易避难所,只要不是完全封死,通风应该没问题。


避难所所用的覆盖物
防水雨披、地膜、塑料布或帆布等人工材料都可以用作避难所棚顶的覆盖物。


当没有上述材料时,弹性树苗、枝条、野草、长树叶都可用来编织篱笆及其类似物,用于护墙和遮盖棚顶。叶片过大时,可以适当切割以便编织得更加紧密。先用硬度大的材料作骨架,加以编织和填充。可以在原位上直接编织,也可先编织成块板状,再安排至适当的位置。绑牢主要交结点,然后逐渐编上一些较为柔软的材料。


如果覆盖物足够长,可将多余部分沿下坡的方向折向内面,这样可以避免地表水流进避难所内。


在避难所中躺下休息的地面上,一定要铺上干燥的野草或蕨类,以免受潮。


只要倾角比较大,编织紧密的帆布即可挡住绝大部分雨水,尽管并非绝对不渗水。将大小相差无几的帐篷套在一起,效果会更好。注意:在去除帐篷顶上的积水时,不要触及帆布内表面。


防风墙与屏风
用两根粗棒夹住一排横木,绑紧,竖起即成一面防风墙。设法堵塞横木间的缝隙。


活动木墙也可作为避难所出口的防护门,或用来反射篝火的热量。另外,还可用来筑坝引水。


为使防风木墙更加结实,可增加竖直夹棒的间距,使对立两根木棒间夹住双排横木,横木间填充一层泥土,呈三明治形。


避难所其它自然材料
如果没有绳索,可先将作为骨架的硬棒插在地上(间隙不要过大),再编织上树枝,最后用泥和野草填充缝隙。
如果适用且结实的树枝太少,可利用藤茎编织。大型树叶,无论是成束垂下还是串连在藤茎上,都可相互重叠,如同建房用的房瓦,可以挡风避雨。


长草按束编织,不断掺加草叶使其延长,可制成很不错的草席。


以60厘米为长度标准,环割白桦树树皮,剥离待用。棍棒或藤条成对设置在架上,彼此距离很近。桦树皮上端夹在排棍中间,下端搭在排棍上。


https://anquank.com/a/201903/1317.html